首页车型库经销商资讯 视频活动/车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厂商资讯 > 正文

呼叫政策"援兵" 一汽有意促进南北大众整合

发布日期:2011/3/14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余姚汽车网

   全国政协委员、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维斗递交的一份《与时俱进,加强对外资投资汽车产业的限制和管理》提案,因其首次将产业政策调整的方向直指外资投资的汽车领域,而再度引起业界关注。

  该提案甚至引发了外界对一汽促南北大众整合的新一轮猜想。不过,当记者上周就此向一汽集团提出疑问时,相关负责人则以“李总很低调、概不接受采访”回应。

  “这不是一汽一个企业的想法,也是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们的共同心声。”一汽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上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实际上,放眼当今中国汽车行业,“一拖二”甚至“一拖三”早已成为外方控制合资企业、在多方博弈中占尽先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惯用伎俩。

  “在我们已经越过了规模扩张期的时候,中方有理由在合资模式下争得平等的地位、争取更多的权益。”李维斗在提案中直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老版产业政策中“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 (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产品的合资企业”的条款,越来越对国内企业不利。

  他建议修订相关条款,并由政府出面敦促外方对中国已有的两个合资企业进行整合,以减少(中方合资伙伴间)对外方产品、技术和相关资源的争夺。

  “犀利”的提案

  这份让几乎所有跨国车企高层看了都可能冒一身冷汗的“犀利”提案虽然行文只有1300字,但是其中提出的每一条建议,如暂停“第二家合资企业”的申请审批等,都毫无例外地直指外资车企在华实际利益的“命门”。

  在提案中李维斗呼吁,从“防止恶性或不正当竞争”或“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出发,要求跨国集团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在限定的时间内,在政府、共同的出资人(国资委)、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下,就两家国内企业与外方的合作产品、技术给予明确的界定并签订协议,制定各相关方认可的长期发展规划,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作为后续引进的产品及技术项目审批的依据。

  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是,行业主管部门此前曾以“预防产能过剩”为由,驳回了多个涉及外资车企的项目审批,这对于一心要扩大在华市场份额的跨国车企而言,在无意间释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

  “在谈判过程中,(外方)通常以一方的条件压制另一方,如果满足不了他们的愿望,动辄以转移合资的产品资源相威胁,迫使中方就范。”李维斗指出,中国已经有两家合作伙伴的外方,凭借着对合资企业的产品资源、研发和生产技术、管理体系的控制,在实现其在中国市场的产能布局后,进一步整合两个合资企业价值链,蚕食中方的利益,从而实现采购、销售的控制权。

  而对于现在仅有一家合作伙伴的外方而言,在合作过程中动辄提出大量的技术转让费、支持费,如果开出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则以在中国选择第二家合作伙伴相威胁。

  这种现状,使中方在合作过程中备受折磨。李维斗认为,外方在与中方谈判中表现强势,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产业政策中相关条款的“庇护”。

  基于上述原因,李维斗在政协提案中建议,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应以“控制产能过快增长,预防产能过剩”为由,暂停“第二家合资企业”的申请审批;另外,对外方在中国已经有两个合资企业在进行整合;最后,应该适时修订现有汽车产业政策中的相关条款,“不再允许同一家外商(含其控股企业)在国内建立多于一家生产同类产品的合资企业。”

  整合的决心

  一汽的显赫出身及其背后丰富的政治资源,曾让一汽成为外资争相合作的对象,但是产业政策允许外方“一拖二”的做法,同样让一汽在与外方博弈过程中吃尽了苦头。

  2003年,一汽在完成收编川汽、整合天汽等一系列动作后,终于与丰田达成了全面合资合作的协议。不过,就在同一年,丰田开始与广汽接洽,并于两年后正式组建了其在华第二家合资企业——广汽丰田。同理,一汽通过整合海南马自达与马自达组建合资销售公司不久,马自达便又攀上长安“另结新欢”。

  当初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争夺帕萨特(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B6(迈腾(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项目,就是外方挑起中方合资伙伴间“内斗”的经典案例。

  围绕着迈腾落户长春的背后,一个尚未证实的说法是,由于需要向外方德国大众支付高额的 “技术转让费”,加上迈腾在国产初期销量一直低迷,一汽-大众在迈腾投产近一年时间里,都未能真正实现在该车型项目上的盈利。随着后期销量反弹,迈腾不盈利的局面才得以终结。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提案获得政府采纳并出台相关政策,那将意味着以南北大众为首的外资现有“一拖二”合资格局可能彻底改写。

  “外资找两家合资伙伴就是想要通过激发内部竞争,获取自身最大收益”,在该人士看来,李维斗的提案在执行过程中并不具有可行性。

  首先,国内汽车集团之间的利益争夺本身就很难协调;另外,让政府过度插足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涉及外资企业合资项目的管理有悖WTO精神和原则;最后,虽然从长远来说,合资只是一种过渡形式,但是这个过渡期有多长谁也说不清。

  而对合资企业而言,提案的内容同样难以执行。前大众汽车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智博博士在数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承认,将南、北两个大众合并起来是巨大的任务,德国大众作为一家公司力量太小。但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如果两个大众所有的工作都分开单独进行会浪费很多资源。

  对此,大众中国的一位内部人士则在私底下告诉记者,在现有汽车产业政策出现实质性变化之前,大众中国没有任何整合南北大众两家合资企业的设想。不过,该人士同时表示,出于联合采购降低成本的考虑,南、北大众早在数年前就达成一致,并开始进行变速箱、发动机等有意义的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