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型库经销商资讯 视频活动/车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到店实拍 > 正文

不灭的经典 实拍图解雪铁龙老爷车

发布日期:2011/5/19
来源:info.xcar.com.cn/ 卢勃

  雪铁龙给的官方资料里把下面这辆车叫做“Auto Chenille 1931 ”,其实笔者更愿意简单的叫它“雪铁龙履带车”。雪铁龙履带车并未大规模的生产过,喜欢挑战自然的法国人最早制造出这种车只是为了去非洲探险,他们于1922年底出发,用了21天时间,分8个阶段完成了他们的壮举!探险其实是上瘾的,经过好几年的准备,1931雪铁龙老板“安德烈·雪铁龙”先生计划开车从黎巴嫩的贝鲁特到中国的北平,最终雪铁龙先生还是成功,这就是汽车史上有名的“东方之旅”。

  相对于“东方之旅”,笔者还是对完成这个壮举的履带车感兴趣,总行程16000公里、没有铺装的公路、穿越喜马拉雅山、沿途几乎没有完备的燃油供给……这辆车凭什么能完成这么艰苦的行程,自打我中学知道“东方之旅”这个故事后,这个疑问就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今天解密的机会终于等到了。

  先看这车车头滚轮式前“保险杠”的设计,这个滚轮是空心的,固定在车底大梁的前端。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当车辆通过泥泞、崎岖的路面时,可以抬升车身,帮助车辆通过障碍物。这样的表述如果太学术的话,你可以想象下,一辆普通越野车开到一片软泥地的情景——四个轮子深陷,越加油越陷车!“雪铁龙履带车”因为有这个设计,再加上后面的履带,面对这样的路况绝对可以应付!

  前悬架及转向机构的设计非常简洁,懂点车身结构的朋友你看这辆车少了什么?对,减震器阻尼杆!这款履带车阻尼杆由前桥上面的两个可以相对运动的支臂代替了! 这样的设计在减少重量的同时又保证了强度和可靠性,非常适应野外复杂的工作环境。

  从车体侧面我们能看出,Auto Chenille 1931的离地间隙非常大,加上履带、滚轮前保险杠,这辆车的通过能力是一般4轮越野车可望而不可即的,看了半天大家可能急不可耐的想了解下这款车的履带机构了,下面就来,哈哈。

  履带是这款车最大的亮点,但是这款车的履带传动机构和坦克和履带拖拉机是完全不一样的!坦克转弯是靠左右两个履带的转速差,坦克是可以主动控制的,但是这辆车转弯是靠转向轮控制的,它不能主动的控制后面两侧履带的速度差!因为车两侧的履带驱动轮是连接在像货车一样的带差速器的后桥上的,而且驱动轮的后桥还不承重!

  整个车体其实靠导轮部分来沉重,我们从底盘图能清晰的看到承重后车桥。从这张图我们也能清晰的看到,这款车其实是在普通后驱汽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改进,这辆车的通过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这款车的履带分为三层,内层是橡胶,中层是钢片,接触路面的是橡胶块。其实这样的设计也是一种折中的方式,在保证通过性的同时尽量的提升舒适性,而不像坦克为了通过性能和可靠性,采用金属履带,完全放弃舒适性!其实这种半履带的汽车在二战时有很多,但是后来慢慢都消失了,为什么这种通过性非常好的半履带车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呢?欢迎大家留言和笔者一起探讨探讨!

首页上一页0
1
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