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新标杆-揭开新科鲁兹的惊人秘密
分类: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15/5/19
雪佛兰全新一代科鲁兹上市后,其在驾驶特性方面的表现令人吃惊,舒适性非常好,日常驾驶堪比B级车。与此同时它又具备相当出色的运动性,尤其是在弯道上悬挂的支撑力,令很多驾驶爱好者大赞过瘾。其实,科鲁兹的运动基因与生俱来,其优异的底盘调教和操控性能,更是在WTCC和CTCC赛道上力压群雄多次夺冠的坚实基础。今天,我们就为那些对操控有要求并打算年底购车的消费者推荐新科鲁兹1.4T MT精英版,看看它在操控方面有何特别之处。
我们知道,中级车不同于高级车,受制于成本它不可能采用诸如可变悬挂来实现兼顾性。全新一代科鲁兹拥有如此表现,固然与它的整体设计有关,这次中除了德国团队调教的底盘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结构,那就是已经全系标配的瓦特连杆后悬结构。事实上这个独特的组合,很好地解决了中级车后悬挂设计上的一个重要争议,堪称中级车悬挂的终极解决之道。
中级车特殊性所带来的结构争论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看一个争论了很多年的话题:中级车的后悬挂到底是应该采用纵臂扭转梁还是多连杆?相信很多重技术的车迷会理所当然地支持后者,然而事实却刚好相反——纵观全球,前者占据了绝对的主流。直至现在,仍只有福特和大众等少数厂家尝试在中级车上采用多连杆悬挂。
从结构特性来说,多连杆优于纵臂扭转梁没有争议,然而它对于中级车这个细分车种来说,却并不见得合适。多连杆的悬挂由多根连杆构成,再加上弹簧和减震器,这些部件组合在一起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作为支撑,势必会牺牲一定的乘员舱空间。另外,由于多连杆结构的复杂性,对悬挂和车身刚度有很高要求,才能获得精准的车轮定位。而A级车受制于成本,长时间使用后悬挂出问题的概率明显高于纵臂扭转梁。
与之相反,纵臂扭转梁则在这两个方面具备相当明显的先天性优势。纵臂扭转梁的结构简单,对空间的占用极小,有利于乘员舱和行李舱空间的拓展。而且它的机构刚性大,一旦设计成型就不会发生变化,可以避免车子“用着用着就跑偏”的情况发生。这一特性在全新一代科鲁兹上体现得非常充分——它在尺寸与标准A级相当的情况下,空间表现却可以达到A 的水准。
瓦特连杆可以大幅度缓解纵臂扭转梁的性能缺陷
不得不承认,在性能方面纵臂扭转梁是不如多连杆的。这自然与纵臂扭转梁简单的结构有关,而属于通用专利技术的瓦特连杆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瓦特连杆结构通过两个连杆分别与左右悬挂的纵臂相连,然后在车身中部有一个固定点。这种设计的好处显而易见:在极速过弯时,两根连杆会依据结构力学自动地相互作用,为外侧车轮提供更多的支撑,避免车轮过多的形变,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极端情况下内侧车轮失去附着力。这种支撑性不仅让驾驶感更运动,而且还能实打实地提升过弯特性和主动安全性。
有了瓦特连杆在弯道上的“鼎力支持”,让操控性有了保障,设计者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选择合适的弹簧硬度和减震器匹配来保证日常驾驶的舒适性——舒适与操控兼顾这个老大难问题,就这么被轻松地解决了。更为难得的是,瓦特连杆并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因此它依然可以拥有纵臂扭转梁悬挂在空间布局方面的优点。
小结:
因为专利,瓦特连杆成为通用车型的一个独特优势。在此之前,通用只“舍得”将其应用在定位高端的别克英朗,以及顶配的1.6T科鲁兹上。此次全新一代科鲁兹不仅全系标配了瓦特连杆,而且采用的还是最新的第二代版本——拥有比第一代更加出色的侧向支撑力,尤其是在抑制转向不足方面效果更为明显。这个细小的变化显示出通用致力于将新科鲁兹打造成为“A级新标杆”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