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车:我其实没那么“坚强”
分类: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11/7/18
“德系车自重大、铁皮厚,安全系数高!”许多人初次买车时可能都会听到这样的“忠告”。
事实是这样吗?记者调取2005年以来北京市发生的2000件交通肇事案统计分析,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事故中,车内人员丧生者以德系车居多;致车外人死亡的肇事车辆中,德系车比日系车多5倍,居所有车系之首。
在被统计的2000件交通肇事案中,车祸致使轿车内有人员死亡的案件共22例。其中,德系车占9例,排行名列第一。
记者经过梳理发现,在事故中出现车内人员死亡的轿车,几乎全部为德系车和国产车,两者几乎各占一半的比例。而因为“皮儿薄”的特点一直让广大车主和购车人不放心的日系车,居然仅有一例,且该车为奥拓。
车祸事故致死排行车系/死亡人数:德系/9、国产/9、日系/1、韩系/1、美系/2碰撞试验德系车安全性一般记者通过查询得知,在国际上举行的NCAP安全碰撞试验,结果都证明德系车表现一般,反而是绝大部分日系车安全性表现突出。
国内C-NCAP汽车安全碰撞试验结果也表明,最安全的前20款车中只有四分之一多是德系车,且名列前茅者寥寥。
15万元左右和10万元以下的最安全车型也都不是人们心目中的德系车,而是日系车。
◆专家解释交通死亡事故统计不能忽视清华大学汽车制造系一位长年从事汽车安全研究的著名教授告诉记者,虽然存在人员死亡的样本量只有22例,看上去很低,但不容忽视的是,它是从2000件交通肇事案中统计出来的结果,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轿车在安全性能方面的情况。
据介绍,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中受害致死的多为没有任何防护的行人或骑车人,轿车由于车体的防护作用,在与其他车辆或物体发生碰撞后,死亡率确实远比行人或骑车人低。此样本量充分,已能够反映问题。
朝阳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伊莉也告诉记者,从实践情况来看,交通肇事案件中轿车内有人员死亡的案件的比例,仅占1%左右。而2000件的样本量,已经超过了该院近5年交通肇事案件受理量的总和,已经足够大了。
钢板厚度对安全不起决定作用清华大学教授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两车碰撞后的物理原理,解释了为何“德系车‘皮儿厚’,却不一定安全”。“汽车从被撞到停下,经历了动能分散、消耗的过程。动能到哪儿了?除去司机的刹车措施、地面的摩擦力吸收一部分动能,最主要的能量消耗源是车体的变形。如果这些还是没消耗完动能,那么人体就会吸收动能,导致伤害的发生。”“因此车的安全性取决于车身的设计。只有通过车体和乘员保护系统(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的变形消耗掉绝大部分动能,且变形尽可能长时间持续,让碰撞过程中的减速度在受伤的容忍度之内,人体才不会受伤。”教授说。
“所以业内看汽车安全,脑子里最先出现的是车架。如果说车架是骨骼,那钢板不过是血肉。撞车时钢板厚度对安全起不了决定作用,撞得难看并不等于不安全。”“我可以肯定地说,认为德系车‘皮儿厚’就安全,日系车‘皮儿薄’就不安全,是外行的臆想。而法院的调研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专家述评:轿车整体轻量化车祸伤亡率将减少清华大学教授认为,虽然很多人热衷于购买铁皮厚、自重大的德系车,但在世界范围内,轿车轻量化是个必然的趋势。
据介绍,五六十年前的轿车,平均重量在2500-3000公斤,而今天的轿车平均重量是1500公斤,几乎降低了50%。
“自重轻的车可节省能源、降低污染,更会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如果所有轿车整体轻量化,整体动能降低,从社会交通整体来看,汽车碰撞事故所造成的人员损伤肯定会减少。”专家还表示,“减少交通事故伤亡率,要靠交通安全教育,也要靠普及科学知识等其他手段。”(摘自《法制晚报》)
事实是这样吗?记者调取2005年以来北京市发生的2000件交通肇事案统计分析,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事故中,车内人员丧生者以德系车居多;致车外人死亡的肇事车辆中,德系车比日系车多5倍,居所有车系之首。
在被统计的2000件交通肇事案中,车祸致使轿车内有人员死亡的案件共22例。其中,德系车占9例,排行名列第一。
记者经过梳理发现,在事故中出现车内人员死亡的轿车,几乎全部为德系车和国产车,两者几乎各占一半的比例。而因为“皮儿薄”的特点一直让广大车主和购车人不放心的日系车,居然仅有一例,且该车为奥拓。
车祸事故致死排行车系/死亡人数:德系/9、国产/9、日系/1、韩系/1、美系/2碰撞试验德系车安全性一般记者通过查询得知,在国际上举行的NCAP安全碰撞试验,结果都证明德系车表现一般,反而是绝大部分日系车安全性表现突出。
国内C-NCAP汽车安全碰撞试验结果也表明,最安全的前20款车中只有四分之一多是德系车,且名列前茅者寥寥。
15万元左右和10万元以下的最安全车型也都不是人们心目中的德系车,而是日系车。
◆专家解释交通死亡事故统计不能忽视清华大学汽车制造系一位长年从事汽车安全研究的著名教授告诉记者,虽然存在人员死亡的样本量只有22例,看上去很低,但不容忽视的是,它是从2000件交通肇事案中统计出来的结果,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轿车在安全性能方面的情况。
据介绍,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中受害致死的多为没有任何防护的行人或骑车人,轿车由于车体的防护作用,在与其他车辆或物体发生碰撞后,死亡率确实远比行人或骑车人低。此样本量充分,已能够反映问题。
朝阳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伊莉也告诉记者,从实践情况来看,交通肇事案件中轿车内有人员死亡的案件的比例,仅占1%左右。而2000件的样本量,已经超过了该院近5年交通肇事案件受理量的总和,已经足够大了。
钢板厚度对安全不起决定作用清华大学教授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两车碰撞后的物理原理,解释了为何“德系车‘皮儿厚’,却不一定安全”。“汽车从被撞到停下,经历了动能分散、消耗的过程。动能到哪儿了?除去司机的刹车措施、地面的摩擦力吸收一部分动能,最主要的能量消耗源是车体的变形。如果这些还是没消耗完动能,那么人体就会吸收动能,导致伤害的发生。”“因此车的安全性取决于车身的设计。只有通过车体和乘员保护系统(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的变形消耗掉绝大部分动能,且变形尽可能长时间持续,让碰撞过程中的减速度在受伤的容忍度之内,人体才不会受伤。”教授说。
“所以业内看汽车安全,脑子里最先出现的是车架。如果说车架是骨骼,那钢板不过是血肉。撞车时钢板厚度对安全起不了决定作用,撞得难看并不等于不安全。”“我可以肯定地说,认为德系车‘皮儿厚’就安全,日系车‘皮儿薄’就不安全,是外行的臆想。而法院的调研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专家述评:轿车整体轻量化车祸伤亡率将减少清华大学教授认为,虽然很多人热衷于购买铁皮厚、自重大的德系车,但在世界范围内,轿车轻量化是个必然的趋势。
据介绍,五六十年前的轿车,平均重量在2500-3000公斤,而今天的轿车平均重量是1500公斤,几乎降低了50%。
“自重轻的车可节省能源、降低污染,更会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如果所有轿车整体轻量化,整体动能降低,从社会交通整体来看,汽车碰撞事故所造成的人员损伤肯定会减少。”专家还表示,“减少交通事故伤亡率,要靠交通安全教育,也要靠普及科学知识等其他手段。”(摘自《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