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型库经销商资讯 视频活动/车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车 > 正文

电池集成技术知多少:头部电池企业借助CTP提高议价能力

发布日期:2024/12/31
来源:auto.gasgoo.Com/ auto.gasgoo.Com

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电池技术成为了核心关注点之一。盖世汽车研究院乘用车电气化配置数据分析,动力电池集成技术从早期的CMP结构逐步进化,出现了CTP、CTB和CTC等多种方案。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系统的体积能量密度,增加了续航里程,还大幅降低了零部件与制造成本。

传统CMP结构复杂,需将电池单元组成模块再集成到电池包中,导致成本高且能量密度有限。宁德时代的CTP技术直接集成电池单元到电池包,简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升能量密度。比亚迪的CTP技术也去除中间模块,降低成本,提升能量密度,但构造略有不同。零跑汽车的CTC1.0方案将电池包集成到车身底盘,简化结构,减轻重量,提高刚性和安全性。特斯拉的CTC技术将电池包与车身合二为一,提高结构效率和能量密度。比亚迪的CTB技术紧密结合电池包与车身底部,保持地板完整性,优化空间和重量分布。小鹏的CIB和零跑的CTC2.0方案进一步简化电池与车身结合,特别是零跑的CTC2.0,电池托盘融入车身,电池上盖成为地板面板,提高设计集成度和效率。

电池集成技术知多少:头部电池企业借助CTP提高议价能力_01.jpg

电池无模组集成技术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1-10月,无模组集成方案的市场占比已经达到65%。其中,CTP(Cell to Pack)技术是最主要的形式,占据了61%的份额。而更高集成的CTB(Cell to Body)方案也已经占到了3%。

从不同动力类型来看,纯电动(BEV)产品在电池集成技术路线上表现出了多样性。目前,BEV车型中有46%采用了传统的模组集成技术(CMP),显示出这种技术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有5%的BEV车型采用了更高集成度的CTB技术,这表明更高集成的方案正在逐步被市场接受和应用。

插电混动(PHEV)和增程式电动车(EREV)则更倾向于使用CTP技术。在插电混动市场中,CTP技术占比达到了73%;而在增程式电动车市场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4%。这显示出CTP技术在非纯电动车型中的优势,可能是因为其平衡了集成度和生产复杂性。

电池集成技术知多少:头部电池企业借助CTP提高议价能力_02.jpg

主流新势力车企采用CTP/CTB的速度最快,传统自主次之,外资车企步伐较慢。这一趋势在2024年1-10月主流车企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销量结构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具体来看,比亚迪作为传统自主品牌的代表,已经逐步切换到CTP/CTB方案,其在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的销量中,CTP方案占据了96%的比例。这表明比亚迪在CTP技术的应用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已经初步完成了从传统CMP方案的切换。

在自主新势力车企中,理想、问界、蔚来、小米等车企已经100%采用了CTP方案,显示出这些企业在动力电池技术升级上的迅速反应和积极投入。其中,小米作为新兴势力,更是完全采用了CTB方案,没有使用传统的CMP方案,体现了其在新能源技术路线上的明确态度。

然而,外资车企在CTP/CTB方案的采用上步伐较慢。从图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外资车企如大众、北京奔驰、华晨宝马等,仍然以传统CMP方案为主,CTP方案的占比相对较低。这表明外资车企在动力电池技术的切换上相对保守,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市场验证来做出决策。

电池集成技术知多少:头部电池企业借助CTP提高议价能力_03.jpg

宁德时代和弗迪电池在CTP(Cell to Pack)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地位。特别是宁德时代,在2024年1-10月的装机量中,电池包出货占主导地位,其中CTP方案占比超过80%。这种高占比极大地提高了宁德时代的产品独特性与议价能力。

从2024年1-10月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的装机量电池方案占比图中可以看出,弗迪电池外供的电池包已几乎全部是CTP方案,占比达到了97%。而中创新航和国轩高科的外供电池包中,CTP方案的占比较低,分别为19%和30%,暂未成为主流。

其他企业如蜂巢能源、欣旺达、正力新能、亿纬锂能、LG新能源和孚能科技,虽然也在推进CTP技术的应用,但CTP方案的占比各不相同。例如,蜂巢能源的CTP方案占比为38%,欣旺达为41%,正力新能为100%自用,亿纬锂能为57%,LG新能源为57%,孚能科技则只有4%。

电池集成技术知多少:头部电池企业借助CTP提高议价能力_04.jpg

以上数据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乘用车电气化配置数据库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报名免费获取配置数据样本

智驾市场(功能)知多少:ADAS市场持续增长,NOA功能加速上车

ARIA Sensing推出3D UWB雷达SoC 可提供高达1.8 GHz的可编程带宽_余姚汽车网
首页车型库经销商资讯 视频活动/车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技术 > 正文

ARIA Sensing推出3D UWB雷达SoC 可提供高达1.8 GHz的可编程带宽

发布日期:2024/12/31
来源:auto.gasgoo.Com/ auto.gasgoo.Com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ARIA Sensing推出突破性超宽带(UWB)雷达系统集成芯片(SoC)——Hydrogen,该SoC率先提供高达1.8 GHz可编程带宽的3D波束成形,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因此,Hydrogen可以使用不同的中心频率在全球范围内运行,而不会影响分辨率。

图片1.png

(图片来源:ARIA Sensing)

该“Hydrogen”UWB SoC使用支持单脉冲和脉冲压缩功能的先进波形,可以在雷达传感应用中提供无与伦比的精确度。这使得Hydrogen能够在每个检测任务中优化信噪比,同时保持极低的辐射功率。该芯片配备两个集成的RISC-V微处理器,可确保为各种用例提供强大的性能和灵活性,同时降低物料清单(BOM)成本。

四个发射和四个接收UWB通道可提供灵活且可扩展的阵列配置,以优化3D成像和雷达检测。先进的3D波束成形可为复杂的传感环境提供精确的深度感知和空间分辨率,而高达1.8 GHz的可编程带宽增强了对不同传感应用和环境的适应性,包括:

  • 人物追踪:提供环境中人物的位置;

  • 跌倒检测:检测跌倒事件;

  •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测量心率和呼吸;

  • 汽车:驾驶员生命体征及车内人员计数;

  • 手势识别:检测手势和控制设备;

  • 隐藏式防入侵传感器:通过隐藏的传感器来检测入侵者,甚至可以穿透墙壁。

超宽带(UWB)是高精度、低成本和低功耗雷达传感器的理想技术。与其他高分辨率雷达设备相比,UWB设备需要的功率更少,频率更低。而且,UWB不需要获取光学图像,由此成为关注隐私问题的理想技术平台。探测时不受雾、烟、照明或衣服等操作条件的影响,并且UWB信号具有穿透多余障碍物的最佳能力。高分辨率可提供丰富的环境信息,以满足最苛刻的应用需求。通过采用UWB技术的同一设备,可以实现生命体征检测和手势识别等功能。

ARIA Sensing提供四种专为2D和3D雷达应用定制的模块化产品,可以实现多功能性和无缝集成至不同市场,包括汽车、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家居技术等。ARIA Sensing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essio Cacciatori表示:“Hydrogen结合先进的超宽带技术与紧凑的SoC设计,标志着雷达技术的范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