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型库经销商资讯 视频活动/车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 > 正文

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稳增长 桩车增量比为1:2.3

发布日期:2022/8/15 13:48:38
来源:盖世汽车/

8月11日,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22年7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

数据显示,2022年7月比6月公共充电桩增加4.7万台,7月同比增长65.7%。截至2022年7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57.5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68.4万台、交流充电桩89.0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5台。从2021年8月到2022年7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5.2万台。

微信图片_20220812175047

图源:中国充电联盟

就区域分布来看,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福建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1.7%。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四川、浙江、福建、河北、陕西、上海市、湖北省、湖南省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2022年7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21.9亿度,较上月增加2.6亿度,同比增长125.2%,环比增加13.7%。

微信图片_20220812182211

图源:中国充电联盟

总体来看,2022年1~7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36.2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199.2%,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390.1%。截至2022年7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98.0万台,同比增加97.5%。

2022年1~7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36.2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319.4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3,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640

图源:国家信息中心

除此之外,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发表演讲时表示,电动车现在判断还有两三年的快速增长,但是发展得非常不均衡。电动车仍将保持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这个判断有三个依据:市场驱动力已经发挥很强的作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导向不会变,消费者的认知度,接受度已经很高。

7月全球芯片交付周期再缩短,但芯片行业已陷入周期性低迷_余姚汽车网
首页车型库经销商资讯 视频活动/车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 > 正文

7月全球芯片交付周期再缩短,但芯片行业已陷入周期性低迷

发布日期:2022/8/15 13:48:40
来源:盖世汽车/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最新的研究显示,全球芯片交付时间正在缩短,但许多领域的芯片短缺现象仍在持续。7月全球芯片平均交付周期(芯片从订购到交付的周期)为26.9周,低于6月的27周,也低于5月的27.1周,连续两个月收窄。

7月.jpg

研究显示,虽然整体芯片交付指标有所改善,但电源管理部件和微控制器(尤其是用于汽车和工业设备)的供应仍然紧张。例如,电源管理芯片的平均交付周期从6月的31.3周增加到7月的32周。而且一些产品的价格还在上涨。

Susquehanna分析师Chris Rolland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就整个行业而言,我们仍在解决等待库存和订单过多的问题。”Rolland的研究报告还显示,某些领域的芯片需求有所下降,尤其是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所需的零部件,但这并没有转化为整个芯片行业短缺的结束。芯片总体交付周期仍是“健康”市场的两倍多。

由于芯片瓶颈,Cisco Systems和福特汽车等公司因无法获得足够的半导体而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但他们的观点与一些芯片制造商在当前财报季公布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英伟达和英特尔等公司都表示,个人电脑制造商的需求大幅下降。根据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第二季度台式电脑处理器的出货量降至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突显了电脑销量的下滑。分析师Dean McCarron表示,处理器总出货量经历了大约自1984年以来最大的同比降幅。

英特尔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但竞争对手Advanced Micro Devices实现了增长。McCarron在8月11日的一份报告中表示,“AMD第二季度的市场份额增至31.4%,并创造了新纪录。”虽然昂贵的服务器处理器的整体市场有所下滑,但AMD的销量有所增长,并连续第13个季度增加了市场份额。

投资者似乎已经认定,芯片行业已陷入周期性低迷。今年以来,美国费城证券交易所半导体指数(Philadelphia Stock Exchange Semiconductor Index)下跌了24%。

30.98万起 全新福特探险者预售开启_余姚汽车网
首页车型库经销商资讯 视频活动/车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车 > 正文

30.98万起 全新福特探险者预售开启

发布日期:2022/8/15 13:48:50
来源:盖世汽车/

8月10日,全新福特探险者正式开启预售,本次预售共发布4款车型,预售指导价为30.98万元-37.98万元。作为长安福特大型高性能智慧旗舰SUV,全新福特探险者传承福特硬核造车基因,以多达28项对标豪华车级的产品实力,针对内外饰设计、用料工艺、智能科技全面进阶,打破大型旗舰SUV价值范式,树立全新价值标杆。

Picture14.png

与此同时,全新福特探险者更推出福特商城3,025元下订,购车即享动心犒赏礼:

保养犒赏礼:6年6次免费基础保养;

金融犒赏礼:36期0利率金融方案;

置换犒赏礼:置换至高12,000元置换补贴及终身免费保养。

Picture15.png

豪华游艇设计+数字化座舱  豪华舒享全面进阶

全新福特探险者超过5米长、2米宽的车身气势磅礴,以“海洋”为灵感的设计巧妙借用了豪华游艇的风格,遵循硬核阳刚线条的同时,利用贯穿的大灯与进气格栅展现了“自信与实力”,突出了力量和运筹帷幄的氛围;车身同色处理的帆桅式C柱和隐藏D柱营造出悬浮式车顶的视觉,大有豪华游艇姿态,旗舰身份不言自明。

Picture16.png

内饰定位“高科技轻奢游艇座舱”,27英寸高清4K巨幅横屏+12.3英寸全彩数字液晶仪表盘,呈现导航、娱乐、路况模式等多种信息;17英寸高清全彩TFT HUD抬头投影显示,车速、导航、驾驶辅助、油量提醒等信息一览无余。通过方向盘快捷键和语音控制带来便捷操作,重要驾驶信息随时掌控,简便安全。

Picture17.png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福特探险者座椅骨架强度超国标15%,且椅面采用Dinamica超纤维环保麂皮,触感柔软细腻而且环保健康;行业领先的福特和鹰革沃特华联合开发的温莎立体压花加上定制打孔工艺的全粒面真皮,更是呈现出精致美观的观感、透气舒爽的乘坐感。而三排全电控座椅、二排6向电动调节且可语音复位的设计,则让频繁多人乘坐增添了更多的便捷性。放倒二三排座椅可拓展最大2487升的储物容积,自驾出行自由随心;5层夹胶前挡玻璃,主副驾双层隔音玻璃,全车97个聚氨酯密封降噪胶块,配合B&O音响,打造出音乐厅般的静谧与视听感受;第二代AAR增强型“蓝盾”智能馨风系统,仿佛让人置身森林氧吧。

全新电子电气架构 以更具温度、高效的科技体验定义豪华

Picture18.png

全新福特探险者基于福特FNV智能互联全网架构打造,标配全新一代SYNC®+2.0智行信息娱乐系统,和搭配车路协同功能的福特 Co-Pilot 360TM智行驾驶辅助系统,从多维度打造出具有温度、且高效的豪华游艇般智慧座舱。

全新一代SYNC®+2.0 智行互联系统整合百度AI技术和业界领先的自然语义识别功能,以及可视化虚拟人工智能助手VPA,支持70+语义垂类并可控制车内的各种使用功能,包括空调、座椅等,让你专心驾驶、动口不动手;爱奇艺、QQ音乐、喜马拉雅等丰富应用生态让出行更便捷;OTA升级,常用常新。

Picture19.png

全系标配L2级福特 Co-Pilot 360™智行驾驶辅助系统,整车20个雷达与摄像头,可实现18项高级驾驶辅助功能;福特首发量产的车路协同系统 V2I,在已经落地应用的城市可实现红绿灯信号推送、绿波车速、绿灯起步提醒、闯红灯预警、交通信息播报、电子路牌等信息,预见未见,让前行如有神助,更富效率。

快、准、强,性能硬核,从容驾驭

全新福特探险者采用福特最新的纵置后驱平台,拥有动力传输直接、前后轴平衡配重、高强度车身设定三大特性,集快、准、强的高阶动态性能于一身,性能卓越、姿态从容。

Picture20.png

“沃德十佳发动机”第四代2.3T EcoBoost®发动机迸发276马力,峰值扭矩425N·m,匹配全新10速手自一体变速器,百公里加速7.6秒;前后扭矩分配可以从0-100%至50:50的智能四驱技术,实现两驱/四驱毫秒级切换,加上6大驾驶模式,应对各种路况都气定神闲;50:50前后轴平衡配重,配合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铝合金前悬架和整合式多连杆铝合金后悬架,让操控更加精准从容,并实现媲美轿车的5.9米转弯半径。高强度笼型车身,最高强度可达1700Mpa,600Mpa以上高强度钢占比超50.8%,带来稳定紧致的驾控快感和舒心安享的驾趣保障。

Picture21.png

32年间,历经6代传承,福特探险者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800万台。每一次进化都在引领大型SUV进入全新的竞争时代。即将上市的全新福特探险者,不仅具备强悍的平台基础,更在智能豪华上进阶,赋予用户更耀眼的产品价值,引领大型SUV旗舰标准,助力更多用户“用探险,犒赏人生“。

五菱发布灵犀智驾系统,率先在2023款KiWi EV搭载_余姚汽车网
首页车型库经销商资讯 视频活动/车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企 > 正文

五菱发布灵犀智驾系统,率先在2023款KiWi EV搭载

发布日期:2022/8/15 13:48:55
来源:盖世汽车/

8月10日,上汽通用五菱与大疆车载深度融合,正式发布新阶段智能化成果——“灵犀智驾系统”。该系统基于上汽通用五菱“情绪引擎”理念打造,聚焦城市出行高频场景,为用户打造“人人都爱用的智能驾驶”。“灵犀智驾系统”目前已率先落地到2023款KiWi EV,新车将在8月内上市。

image001.png

“灵犀智驾系统”整合大疆车载立体双目摄像头的技术优势。基于大疆在视觉感知领域的算法积累与无人机视觉感知系统的百万级量产经验,大疆自主研发的立体双目摄像头拥有立体视觉感知成像、在线自标定技术、实时路况在线建模的核心技术优势,为“灵犀智驾系统”提供立体、精准的视觉感知能力。同时,依托大疆车载的车规级域控制器和意图预测与多模态决策规控技术,“灵犀智驾系统”拥有极高的软硬件协同优化能力和丰富的外围扩展融合能力,并拥有复杂路况用户意图预测、多种驾驶风格自学习、全国城市路况全覆盖的优势。

image003.png

新车采用高光镭射风格设计并新增摩卡、暮光、抹茶三种未来感数字潮色,在前脸、两侧门板腰线、后视镜、尾门玻璃周边多处均采用高光镭射风格设计。内饰搭载由10.25英寸仪表盘+10.25英寸触控屏组合而成,中控屏采用原子桌面布局设计,可实现桌面自定义,并且支持语音交互、多媒体影音、地图导航、车控设置等功能。

image005.png

细节也进行了全新升级,皮质方向盘高度可调、握感更舒适;3D环绕式品质音响,为用户构建影院级氛围声场;新增中央储物杯托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率,也为用户带来更多便捷。前排新增12V车载电源,可用来连接智能行车记录仪、车载吸尘器等更多衍生周边。

image007.png

动力部分,参考现款车型来看,新车电动机最大功率40kW,最大扭矩为150N·m,NEDC工况纯电续航里程305km,直流快充模式下,电量从30%充至80%需1小时。

马自达寻求在美国涨价以抵消成本上涨_余姚汽车网
首页车型库经销商资讯 视频活动/车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企 > 正文

马自达寻求在美国涨价以抵消成本上涨

发布日期:2022/8/15 13:48:56
来源:盖世汽车/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在推出了CX-50紧凑型跨界车等新产品之后,马自达正在北美市场寻求涨价,以此来抵消大幅上涨的原材料价格。

价格的提升,再加上该品牌低到创纪录的销售优惠幅度,正在帮助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实现其战略目标,即重塑品牌形象,并向高端市场发展。

马自达全球销售主管Yasuhiro Aoyama在财务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美国消费者对马自达的需求足够强劲,足以支持涨价。此前马自达已经涨价高达350美元。该公司预计,随着新车型的推出,将再次提价。

e360-my23-cx50-2-5-s-jetblack-019.jpg

图片来源:马自达

Aoyama说道:“为了抵消较高的原材料和物流成本,我们已经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市场上提高了价格。随着公司持续监测市场竞争情况,并重新评估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未来我们将再次提升价格。”

当前全球消费者都开始越来越青睐大型跨界车型,马自达希望利用好这个机会,在这一细分市场上推出更多高端车型。今年,马自达将在欧洲和日本推出CX-60,明年该公司还将推出两款针对美国市场设计的车型,分别为CX-70和CX-90。此外,该公司还将在欧洲、日本和其他全球市场上推出CX-80三排座车型。

Aoyama表示,在强劲需求的帮助下,马自达在美国的激励支出在7月份降至每辆车650美元的历史最低点。在今年第二季度,该公司的北美销量因生产受限而大幅下滑。但马自达预计,本财年其北美销量将增加。

此前,马自达公布了截至今年6月30日的第一财季财报,受产量损失和销量下滑的影响,第一财季马自达的运营亏损达到了195亿日元(约1.43亿美元),而去年同期该公司实现了盈利。钢铁和贵金属等原材料成本的飙升进一步削弱了马自达的收益,使该公司第一财季的营业利润减少了300亿日元(约2.2亿美元)左右。

有利的外汇汇率成为了马自达业绩最主要的助推力。第一财季中,日元兑美元和其他货币的大幅走弱使该公司的营收增加了179亿日元(1.313亿美元),推动其净利润增长了32%,至150亿日元(1.1亿美元)。

由于上海的疫情封锁影响了日本工厂的芯片和其他部件的供应,第一财季马自达全球产量同比下滑了22%,至209,000辆。全球批发量下滑了36%,至166,000辆。北美市场的出货量下滑了37%,至64,000辆,而欧洲的出货量则下降了57%。

马自达称,随着上海解除封锁,其产量也在回升。该公司预计,本财年(截至明年3月31日)其批发量将提升19%,至118万辆。该公司还预计,全球半导体供应的不确定性将持续到2023年。但马自达也表示,正在采取相应措施为芯片采购提供支持,包括寻求双重采购、签署年度采购合同,以及使用更多普通用途的芯片。